电工技术基础_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之家-电工学习网

欢迎来到电工学习网!

我国泵行业标准体系现状及发展如何?

2017-03-01 19:06分类:电工基础知识 阅读:

 

自新中国诞生以来,我国泵行业标准体系(以下简称“标准体系”)由零开始,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完善。从不同年代制定的标准内容、技术水平和数量来
看,我国标准体系的发展基本经历了起步、快速发展和转型等三个阶段。
    1.标准体系现状
    (1)构成到2011年底,标准体系主体框架共分三层:第一层是基础通用类
标准,这类标准适用于所有泵;第二层由“回转式动力泵”“往复式容积泵”“回
转式容积泵”和“特殊泵”等四个子体系构成;第三层是具体产品标准。标准体
系框架如图1-1所示。

(2)位置标准体系位置如图1-2所示。按照GB/T 4754-2002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,标准体系作为一个基本单元,位于国民经济标准总体系“泵、阀门、压缩机及类似机械制造”的子体系中,体系类目代码为“202-23-04”。
(3)涵盖的标准到2011年底,标准体系涵盖现行标准总计82项,其中国家标准31项,行业标准51项,标准分类情况见表1-1。
(4)特征  自2005年以来,标准体系显示出自主创新、节能、采用国际标准的三个特征。如《高剪切均浆泵、乳化泵》《液环压缩机》《自吸式回转动力泵型式与基本参数》《高压锅炉给水泵技术条件》《凝结水和乏汽闭式回收水泵装置》《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》《石油、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》等。
2.标准体系发展过程
(1)起步阶段新中国诞生前,我国没有泵制造业,只有属于修配性质的少数零星辅助工种。新中国诞生后,开始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,这段时间是在1949年末到1960年(基本属于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)。为了满足当时农业、电力、矿山资源开发的需要,这期间主要以生产通用的清水离心泵为主,也开始少量生产或仿制合金铸铁(如高硅铸铁)和铬不锈钢等铸造的化工用耐酸泵、使用铸钢件的锅炉给水泵等。由于泵产品品种的增加,开始归纳产品零部件制造技术条件和制定通用标准件,这时我国泵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开始起步。到1959年,我国第一批泵标准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管理局颁布。这批标准分别是TH 4—59《一般离心清水泵技术条件》、TH 5-59《离心深井泵技术条件》、TH 6-59《离心泵、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》和TH 7-59《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》。从此,标准体系诞生(图1-3)。这时的标准体系只涵盖清水离心泵,产品标准和方法(离心泵基础通用)标准各占50%。
(2)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 标准体系的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。这个时期开始进行全国泵行业联合设计。相继设计和整理出BA和B型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;S、SH和SA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;Y型离心油泵;F型耐腐蚀离心泵;D和DA型多级清水离心泵;DG型中压锅炉给水泵;YG型管道式离心油泵;FY型液下泵;W型旋涡泵;JQ型深井潜水泵;R型热水循环泵;SZ型水环式真空泵和压缩机等16个系列产品图样。与此同时,除修订了3项标准以外,还制定了7项标准。标准总数达到11项,标准体系首次涵盖了容积泵(图1-4),使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(3)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  标准体系的第二个快速发展除段是在20世纪80


年代,标准数量快速增加,与此同时标准开始向市场化转型。这期间标准总数已达到76项,其中有国家标准20项,行业标准或“局批企标”56项。这时的标准体系已接近完整,技术水平与国际通用水平相当,已能够满足火电、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城市给排水及部分舰船等领域应用泵的需要。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的标准体系如图1-5所示。图1-6为泵振动检测数据图。它是2011年修订《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》时,抽检泵振动性能的统计图。


图1-7示出比转速120 - 210单级离心水泵效率。这是2010年搜集的离心泵效率实测值,在《单级离心水泵效率》设计点效率曲线上作的散点图。指标经实践验证表明,该项标准至今仍然适用。
(4)第三个快速发展阶段  1990-2000年,是标准体系的第三个快速发展阶段。如图1-1所示,这期间标准体系已基本完善。在此期间,不仅修订了大量的标准,还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补充了计量泵、单螺杆泵和双螺杆泵、滑片泵等产品标准。此外,诸如高压水冲洗设备、射流泵等特殊泵的标准也相继发布实施。2000年,这些产品质量分等标准全部废止,标准体系完成转型。3.“十二五”标准体系发展动向标准体系的补充和调整取决于市场的需求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经复审,淘汰了9项既无市场需求、又无行业性的产品标准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继续调整标准体系。“十二五”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-8所示。


 

上一篇:电力事故的调查分析

下一篇:多相泵的发展与应用有哪些?

相关推荐

电工推荐

    电工技术基础_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之家-电工学习网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