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工技术基础_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之家-电工学习网

欢迎来到电工学习网!

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控制与安装质量问题

2022-06-12 09:49分类:电气工程 阅读:

 

相关混凝土结构灌注桩质量管理与安裝产品质量问题,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关键点,审查灌注桩登场汇报,查验桩外型品质、混泥土桩28d抗压强度汇报,混凝土结构灌注桩产品质量问题,包含桩顶裂开、桩身裂开、桩端裂开等。

混凝土结构灌注桩质量管理关键点

一、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关键点

(1)审查灌注桩登场汇报,查验桩外型品质、混泥土桩28d抗压强度汇报。

(2)对长桩或总捶击数超出500击的捶击桩,应合乎支护桩抗压强度及28d混凝土强度的二项标准才可以捶击。

二、应留意的产品质量问题

1.桩顶裂开

(1)关键缘故。

1)桩顶混凝土的强度低,配筋图不合理。

2)桩顶高低不平,桩顶防护层过厚。

3)锤太重。

4)锤过轻而且落距过这大(轻锤高击)。

5)桩帽现浇板形变过大,凸凹不平。

6)锤垫或桩垫挑选不合理或已被打烂。

7)围绕偏厚的正中间硬层过打。

8)最后贯入度定得过小,进到硬桩端褥垫层过深。

9)锤与桩不竖直,偏打。

10)锤轴与桩轴轴力。

①桩机不稳定。

②摆杆歪斜。

③桩架立欠佳。

11)锤垫磨偏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拆换厚桩垫。

2)桩顶剔平加固。

3)采用工程施工很有可能的最少的适合桩锤。

4)选用重锤式低击。

5)改正桩帼形变。

6)再次采用适合锤垫或桩垫。

7)选用植桩法或中掘施工技术。

8)要求适合的贯人度或进到桩端褥垫层深层。

9)立即改正。

10)场地平整。

11)两方位竖直确定。

12)拆换锤垫,或立即查验经常互换。

2、桩身裂开

(1)关键缘故。

1)桩身品质不符合规定(混凝土的强度不足,桩身弯折超出要求),桩身打烂。

2)做到硬的桩端褥垫层后过打,桩身打烂。

3)桩身弯曲应变不足,桩身打烂。

4)桩下葬后碰到块状硬阻碍物使桩端偏重一边。

5)锤垫磨偏,偏基础打桩身造成竖向缝隙。【混凝土结构灌注桩质量管理关键点】

6)桩内孔不光滑,偏基础打桩身造成竖向缝隙。

7)基础打桩中产生过大的拉应力,导致桩身横着缝隙。

8)三节桩相连时,因为左右二节没有同一平行线上而造成坎坷。

9)在运送堆积全过程中支撑点部位不精确,或在吊装时起吊部位不精确,实际操作不合理等,桩身处沉桩前已造成裂痕或破裂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换桩。

2)操纵严厉打击频次。

3)提升配筋率。

4)消除地底阻碍物换桩重打。

5)拆换锤垫。

6)内孔光滑地生产加工。

7)选用张口桩或选用桩靴。

8)严苛实际操作以保证左右二节桩在同一平行线上。

9)换桩,与此同时在桩堆积、运送和吊装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防止相近安全事故再现。

3.桩端裂开

(1)关键缘故。

1)因独特褥垫层(河卵石、岩石层)导致桩端裂开。

2)进到桩端褥垫层过打。

3)桩端褥垫层歪斜进而桩端移动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调节震动力,或慎重考虑进到桩端褥垫层深层。

2)慎重考虑震动力和严厉打击频次。

3)重新选择桩端褥垫层置入深层。

4.沉桩艰难,达不上预订建筑标高

(1)关键缘故。

1)桩端褥垫层深层与勘察报告不符合。

2)后打的桩的土壤层遭受先基础打桩挤密。

3)设计方案规定过严,超出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。

4)桩锤挑选过小。

5)碰到地底阻碍物。

6)碰到硬实土隔层。

7)基础打桩空隙時间太长。

8)桩锤特性常见故障。

9)桩帽、锤垫、桩垫的选中和应用不正确。

10)桩连接头太多且联接品质不太好,使桩锤动能损害过大。

11)长桩的设计方案长细比过大,造成桩竖向失衡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变动设计方案桩长。

2)变动打桩顺序或扩大桩距。

3)变动设计方案。

4)拆换大桩锤。

5)消除阻碍物。

6)选用植桩法,或中掘丁法,或边射河边打进。

7)提升基础打桩高效率,改进基础打桩管理方法。

8)立即维修。

9)立即替换或恰当应用桩帽、锤垫、桩垫。

10)降低桩连接头总数,保证连接头品质。

11)变动设计方案,明确有效的长细比。

5.桩泛起

(1)关键缘故。

1)桩距过小。

2)遇流砂,或过软土壤层,或饱和状态污泥层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扩大桩距。

2)将浮上来量大的桩再次打进(桩尖在碎石土层时),如桩尖褥垫层为粘性土壤层时,一般无须复打,因土再次土体下移时,上调桩也会相对应下移。

6.桩身扭曲

(1)关键缘故。

桩尖不一样或桩身不刚正不阿

(2)解决方式 。(电焊工天地 www.dgjs123.com)

慢锤低击用棍撬改正;误差并不大,并不解决。

7.桩顶偏移或桩身歪斜过大

(1)关键缘故。

1)桩机摆杆歪斜。

2)桩位或旋挖钻机到位精密度不够。

3)邻近送桩孔的危害。

4)桩锤、锤帽、桩没有同一中心线上。

5)桩垫或锤垫薄厚不匀。

6)桩顶高低不平。

7)陡坡上立即基础打桩。

8)地底阻碍物或柔弱暗浜。

9)桩帽或送桩采用和错误操作。

10)接桩品质欠佳,连接头松脱或左右节桩没有同一中心线上。

11)桩尖歪斜。

12)桩距太近,基础打桩时砂土挤压成型邻桩。

13)打桩顺序不科学。

14)基础打桩区相邻基坑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在沉桩全过程中随时随地校验和调节摆杆平整度。

2)沉桩前核查桩位及停机位。

3)用心剖析缘故妥善处理。

4)立即调节平行度。

5)立即调节或拆换。

6)部分加厚型桩垫,使桩顶铺平。

7)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,加预打孔等。

8)阻碍物不深时,可清桩回填土后再打。

9)再次采用,恰当应用桩帽或送桩。

10)重新选择接桩形式,并保证左右节桩的同一中心线上。

11)下葬不深,误差并不大时可以用木架子顶正,再慢捶击人改正。

12)适度扩大桩距,或更改打桩顺序,或变动施工技术。

13)制定有效的打桩顺序。

14)基础打桩区以及邻近地区在基础打桩期内禁止基坑。

8.桩大幅度下移

(1)关键缘故。

1)遇软土壤层或土洞。

2)连接头裂开或桩端破裂。

3)桩身有比较严重横着缝隙。

4)锤距过大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再次打。

2)提升沉桩前的查验.不符合规定应立即拆换或解决或补桩。

3)调节锤距。

9.桩身颤动,桩锤回弹力

(1)关键缘故。

1)桩尖遇树杆或硬实土壤层。

2)锤距过大。

3)桩身弯折过大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查验缘故,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或绕开阻碍物。

2)调节锤距。

3)换桩重打。

10.接桩处松动裂开

(1)关键缘故。

1)电焊焊接相接处表层清除不干净,有残渣、油渍。

2)联接钢件高低不平,有很大空隙。

3)法兰盘平面图高低不平,有很大空隙导致地脚螺栓拧不紧。

4)硫磺粉平衡胶泥砂浆配合比不合理,未按安全操作规程熬料,温控不合理,达不上设计方案抗压强度。

5)二节桩没有同一平行线上,接桩处造成坎坷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接桩表层残渣、油渍消除整洁。

2)联接钢件不符合规定的经调整后才可以用。

3)调整后才可以用。

4)硫磺粉平衡胶泥严苛按安全操作规程实际操作,砂浆配合比应先经过实验。

5)二节桩应在同一中心线上,接桩后用捶击两下再查验一遍,如接桩处产生难题,马上采用防范措施。

11.贯入度超过规定值

(1)关键缘故。

未做到原勘察报告的桩端褥垫层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地质构造土层再确定,或重试打。

12.桩做到预订建筑标高,但承载力不够

(1)关键缘故。

土壤层转变繁杂,桩端褥垫层方面波动很大,工程勘察不充足,桩尖无法进到褥垫层充足深层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依据贯入度纪录及基础打桩工作经验,选用送桩等方法,适度扩大进到桩端褥垫层深层;当桩机高宽比充足时,可事先将桩驳接,待桩抗压强度做到设计方案规定后再沉桩;针对张口桩,可更改桩尖方式,以提升阻塞效用来提升承载能力。

13.沉桩全过程中长期终断

(1)关键缘故。

1)地质构造土层勘测不周到,产生正中间硬隔层透过艰难。

2)贯入摩擦阻力具体值比预计值大,选定桩锤动能过小。

3)基础打桩机器设备提前准备不充足,产生常见故障。

4)接桩和送桩停息時间太长。

5)沉桩时路面之上一部分支护桩损坏,整修加固時间太长。

6)桩顶因捶击裂开,整修加固時间太长。

7)因基础打桩生态危机受外部影响,迫不得已停打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再次补勘,或选用预打孔打进法。

2)换重锤式。

3)立即调节和维修。

4)再次选用功效高的接桩和送桩加工工艺。

5)再次制定修复计划方案,备好加固用的原材料和专用工具。

6)选用低生态危机工程施工法,如预打孔打架法,中掘施工技术,静压桩法等。

14.沉桩情况与工程勘察材料或试沉桩纪录差别过大

(1)关键缘故。

1)桩端褥垫层方面波动很大。

2)打桩顺序不科学。

3)地底阻碍物未消除掉。

4)存有正中间硬隔层。

(2)解决方式 。

1)按具体波动状况扩大或减少桩的埋进深层。

2)明确有效的打桩顺序,对饱和状态软粘土地质构造选用中心开花方式 ,适度减慢基础打桩速率,以减少超静地应力;针对碎石土地质构造选用短期内休止的中断工程施工法,运用碎石土松驰效用以减少贯入总摩擦阻力。

3)用钎子开展桩位检测,查明并消除忽略的地底阻碍物。

4)数据加密、增选勘查点。

上一篇:电气控制柜元器件安装图纸阅读说明

下一篇:电气与电器的关系,电器的分类方法

相关推荐

电工推荐

    电工技术基础_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之家-电工学习网
返回顶部